3003必赢贵宾会

首页 > 新闻详情
新闻详情
不忘来时路 走好新征程
中海林   |   2021-07-12   |   浏览:1273


百年璀璨中国梦,印记华夏曙光红。


回望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、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,一路走来,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,汇聚成党旗下熠熠闪光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品格。其中,中国管道的变迁和发展也在这部宏章巨著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
肩挑日月,背负星辰。多年来,无数管道人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,手牵钢龙、架桥过海,铸就了浓墨重彩的华美丰碑。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,管道人将铭记历史、手擎旌旃,脚踏实地、登高望远,沿着红色印记前行奋进……


欲行大道,必先明史。


20世纪70年代,为了缓解东北三省、华北地区燃料紧张问题,从根本上解决大庆油田原油外运压力,国家决定自主修建首条从大庆到抚顺的长距离、大口径管道,拉开了“八三”会战的序幕。5年间,共建成2400多公里管道,探索出了长距离、大口径输油管道建设和运营的整套经验,强有力支援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为管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1.jpg

图为管道开挖。


当时,管道开挖的条件十分受限。在嫩江沼泽地开挖时,民兵用脸盆淘、草袋装的方式,硬是挖出一条20多公里长的管沟,民兵们平均每人每天挖土18立方米,最多的能挖38立方米,远远超过初始时每人每天3立方米的指标。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,开挖任务全部完成,为一年内建成庆抚线抢出了时间。


如今,管道开挖早已实现机械化作业。焊接机组进场前,会提前根据地形地势挖出合适的管沟,不仅节省了人力,效率更是翻了好几番,工期大大缩减。


管道开挖方式变迁和技术发展,让我们看到了管道施工方式和设备装备的发展变化,但始终不变的是管道人勤劳的双手、坚毅的目光、稳健的脚步和胸前那枚熠熠闪光的党徽。


沿着红色印记继续前行,时间再次回到“八三”会战。当时在管道施工中,焊接所采用的是传统方法,即低氢型焊条上向焊技术,也称作“传统焊”,操作简单,环境影响因素小,但焊接效率低,存在质量受工人技能影响大的劣势。


2.jpg

图为焊接作业。


上世纪90年代初,管道局紧跟时代步伐,踏上了自动焊装备自主研发之路,2015年,第二代管道自动焊装备CPP900全面交付使用,2020年6月,管道局自主研发的CPP900全自动焊机在系统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,CPP900-W2N双焊炬外焊机具备了量产条件……如今,CPP900已相继在中靖联络线、陕京四线、中俄原油二线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大展拳脚,取得了不输于国外设备的良好口碑和傲人业绩。


3.jpg

图为防腐作业。


“八三”会战时期的防腐工人,都忘不了烘得一身汗、烫得一手伤,冬战严寒、夏斗酷暑,风餐露宿的奋斗场景。“防腐干好了,管道就安全了,脏和累怕什么!”这是当时每一位防腐工的共识。


如今,管道局在直(弯)管防腐、管道内防腐、现场补口、海洋管道混凝土配重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;热煨弯管3PE3PP防腐层涂敷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;液体聚氨酯机械化补口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更有喷砂除锈机器人自如“行走”在钢铁巨龙上进行除锈作业,防腐新型产品在多个国内外重点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。


放眼世界,除了中国,恐怕没有一个国家是靠马车和人拉肩扛建成一条管道的,而且连防腐、除锈也是采用人工完成的。从管沟开挖,沿线出动十多万民兵,到挖石方段和凿山洞,调来解放军工兵,从嫩江穿越调来了舟桥部队,到大输油泵、大电机、大阀门的研制等均由驻厂军代表负责协调组织完成……这一幕幕生动的红色历史,成就了军民团结协作的丰硕成果。


4.jpg

图为施工状态对比。


一枚枚甘甜的硕果中,蕴藏着宝贵的红色核心。管道局第一任局长朱洪昌常说:“精神,任何时候都不能丢。”


初心不忘征程远,携手奋进赴未来。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,全党上下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,以学为基、以史为鉴、以行为实,通过多种形式、多样渠道、多项措施,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,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,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心、走实、走深,驻足鲜红的党旗下,红色印记深植于心。


5.jpg

图为学习党史。


不忘来时路,奋斗新征程,“八三”会战发展了一个新行业,造就了一支管道建设主力军。如今,管道局已经拥有了包括设计、科研、施工、检测、防腐、维抢修等在内的全产业链高端技术,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、“召之即来、来之即战”的管道铁军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管道铁军正踏着红色印记前行,这就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,这就是历史的铭记和烙印。(文章来源:管道局  记者:岳雨若 周子钰)



1610437679160880.jpg

微信公众号 | 中海林

新浪微博 | @中海林石油

抖音 | zhljt


XML 地图